首页

sm 女王 调教

时间:2025-05-23 10:25:30 作者: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通电话 浏览量:61702

  眼看中国海军已经“世界规模最大”,而美国海军却麻烦不断,这种对比让美国实在难以忍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国也不惜软下身段到处求人了。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0日称,眼看美国第三艘“福特”级航母“企业”号的建造进度再次延期,再加上一连串的其他新舰建造计划也出现严重拖延,这让美国海军备受指责。在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于1月下令进行为期45天的审查后,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海军新一代“星座”级导弹护卫舰、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企业”号航母和新批次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等大批军舰建造计划都出现1-3年左右的延期。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的报告显示,美国海军造船厂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是新舰建造工程延误的重要原因。“截至2022年9月,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建设人员比实际需求低约25%。”“星座”级护卫舰项目副经理安迪·博萨克此前承认,目前制造该级护卫舰的芬坎蒂尼马里内特工厂短缺“几百名”工人。

  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的分析也提出类似观点:由于美国造船业的持续衰退,大量海军舰艇的维修工作无法按期完成,排队等待维修的舰艇不但占据了有限的港口水域,而且还导致建造新舰的工人短缺问题更加严重。例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同时承担着美国航母的建造和升级维修工作,由于多艘现役航母的维护进度大幅延误,该造船厂无法抽调足够的熟练工人用于建造新型航母,这被认为是“企业”号建造进度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卡洛斯·德尔·托罗在8日开幕的美国“海洋航空航天博览会”发表主旨演讲时,对于美国造船业的现状是恼怒不已。他批评说:“尽管美国建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但建造这些舰艇的美国造船厂已经落后于全球技术标准几十年”。“在过去40年里,美国的造船能力已经大幅萎缩。”

  但所谓百年海军,想要快速改变美国造船业的现状是不可能的。因此美国将主意打到了盟友身上,不惜软下身段开始求人。彭博社援引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消息爆料,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与美国总统拜登在10日会谈中讨论成立一个国防工业委员会,允许日本造船厂为美国海军舰艇进行更多的维护工作,以巩固两国军事同盟。该消息人士称,根据相关计划,日本造船厂对美军舰艇的维护作业仅需90天或更少时间,因此避免了将这些舰艇送回美国维修,节省了约一个月的海上航程。

  就在几天前,美国海军还与印度科钦造船厂签订了舰船维修协议,后者获得为美国海军维修舰艇的资格认证,将为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的舰艇提供停靠和维修服务。科钦造船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协议的签订对印度和美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美国海军舰艇将可以进入印度港口。去年,印度L&T造船公司和马扎冈造船有限公司与美国海军签订了类似协议,加上此次签订的协议,印度3家造船企业将帮助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建立资产维护中心。

  按照美国海军的如意算盘,如果盟友能够分担美国海军舰艇的部分维修工作,不但可以缓解美军舰艇的“维修难”问题,而且还能让美国造船厂集中精力建造新船。只是看看科钦造船厂近年发生的那一系列事故,就能知道其真实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而美国海军连科钦造船厂也都能闭着眼睛咬着牙齿签署维修协议,可见也真是被逼到没有办法的地步了。

  但在老司机看来,美国海军的困境,恐怕不是单纯地解决维修问题就能解决的。据说最近在参观韩国最大造船厂时,卡洛斯·德尔·托罗率领的美国海军代表团“被数字化和实时监控造船进度的水平所震撼”。更让他羡慕的是,“韩国和日本等美国盟友可以建造包括宙斯盾驱逐舰在内的高质量舰艇,不但成本低,而且可以按时、按预算建造。”

  按时、保质和不涨价地建造新型舰艇,竟然就能让堂堂美国海军部长震惊成这样,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而这也反过来证明,如今美国海军的新舰建造能力已经衰落,或者说被军工利益集团扭曲成什么样了……

点击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现场推介时表示,微短剧《AI看典籍》用AI焕活古籍、用短剧重塑经典,为典籍活化传播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湖南省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市场上线

运城5月15日电 (李庭耀 温徐旺)“花配人,人更美。”5月15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薛店镇沟渠头村,巷道两边的月季花俏立枝头,有的争奇斗艳,有的含苞待放,游客在花香中拍照留念。

如何与世界“对话”?浙江县域探索“国际化”真正内涵

该专栏提到,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也会适时修订本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更好服务于宏观金融分析和货币政策调控。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

坚决斩断虚拟货币洗钱产业链

李成指出,人工智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规模、范围和强度影响到我们,但我们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包括治理和就业等方面。我们必须明确,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工具,它如何被使用?会有什么效果?现在还不确定。但我们要在思维上及时跟上,努力思考,找到应对机制,避免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中美作为超级大国,应该立即行动,好好思考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情境,包括可使用的数据、使用的范围等,携手前行。

“中国制造”亮相奥运赛场!企业订单排到年底

昆明12月7日电 (黄惠川 廖顺洋)12月5日至7日,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94支入围队伍展开激烈角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